产品货号 | 产品规格 | 目录价 | 促销价 |
HX3043 | 50 T | 313.00 | 282.00 |
▍产品信息
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小提试剂盒是一种从大肠杆菌DH10Bac中简单快速抽提高质量可完美应用于昆虫细胞转染的bacmid的试剂盒。提取简单快速,不使用剧毒试剂,无须酚氯仿抽提,无须过柱纯化,有效解决bacmid分子量大、抽提难度高等系列问题,确保抽提获得的bacmid可完美用于昆虫细胞转染。当目的基因被插入到pFastBac系列载体中构建成目的重组质粒后,该重组质粒可用于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从而发生位点特异的转座(site-specific transposition),蓝白斑筛选和PCR鉴定筛选含有重组bacmid的重组子,再使用本试剂盒进行bacmid的小量抽提即可获得可转染昆虫细胞的bacmid DNA。本试剂盒在抽提bacmid的同时,也会抽提辅助质粒(helper plasmid)和未重组的pFastBac质粒。抽提获得的bacmid等质粒混合物可以直接用于转染昆虫细胞以包装杆状病毒,最终用于目的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大量表达。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由Luckow等人于1993年发展的一种快速而有效产生重组杆状病毒的方法。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组分:(1) 用于插入目的基因的pFastBac载体,目的基因插入后受杆状病毒特异性启动子(baculovirus-specific promoter)调控表达;(2) 含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bMON14272, 136 kb)和辅助质粒(helper plasmid,用于表达转座必须的转座蛋白)的大肠杆菌DH10Bac宿主菌株。将pfastBac重组质粒转化该菌株可发生pfastBac重组质粒中mini-Tn7元件和bacmid上的mini-attTN7发生转座,从而形成重组的bacmid。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产生重组蛋白主要包括以下实验步骤:(1) 把目的基因克隆到pFastBac载体产生重组质粒;(2) 转化pFastBac 重组质粒到DH10Bac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产生重组bacmid;(3) 利用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小量抽提试剂盒提取重组bacmid DNA;(4) 将重组bacmid DNA转染进入昆虫细胞以产生重组杆状病毒;(5) 扩增重组的杆状病毒并用其感染昆虫细胞以大规模表达重组目的蛋白。抽提获得的高质量bacmid DNA可以直接用于转染昆虫细胞。
▍产品应用
从大肠杆菌DH10Bac中简单快速抽提高质量可完美应用于昆虫细胞转染的bacmid DNA,抽提获得的bacmid等质粒混合物可以直接用于转染昆虫细胞以包装杆状病毒,最终用于目的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大量表达。
▍产品保存
室温保存,一年有效。
▍产品组分
组分编号 | 组分名称 | 规格 50 T |
Buffer S1(悬浮液) | 15 ml | |
HX3043-2 | Buffer P1(裂解液) | 15 ml |
HX3043-3 | Buffer P2(中和纯化液) | 15 ml |
HX3043-4 | RNase A(100 mg/ml) | 15 µl |
HX3043-5 | TE | 1 ml |
▍注意事项
1. 首次使用前把试剂盒提供的RNase A全部加入到Buffer S1中,混匀,并在瓶上做好标记。加入RNase A后须4ºC存放。
2. 温度较低时,Buffer P1和Buffer P2可能会有沉淀产生。使用前必须检查一遍。如有沉淀,37ºC水浴加热溶解,混匀后使用。Buffer P1请勿过分剧烈混匀,否则会产生大量气泡。Buffer P1使用完后,请注意盖紧瓶盖,以避免被空气中二氧化碳酸化。Buffer P1有强碱性,Buffer P1和Buffer P2对人体都有刺激性,操作时请小心,并注意适当防护。
3. 本试剂盒所有操作均在室温进行,操作时无需冰浴。所有离心也均在室温进行,但在4ºC进行离心也是可以的。
4. 本产品仅限于专业人员的科学研究用,不得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不得用于食品或药品,不得存放于普通住宅内。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1. 取少量pFastBac重组质粒加入DH10Bac感受态,稍混匀后冰上静置30 min,42ºC热激90 sec,加入500 µl SOC培养液培养4 h。随后涂板于已提前涂好X-gal(90 mm琼脂板涂40 µl 2% X-gal)的含7 µg/ml庆大霉素(gentamicin)、100 µg/ml卡那霉素(kanamycin)、10 µg/ml四环素(tetracycline)和40 µg/ml IPTG的LB平板,37ºC倒置培养过夜。
2. 培养48 h后挑取白斑至3 ml SOC培养液(含7 µg/ml庆大霉素、100 µg/ml卡那霉素和10 µg/ml四环素)中37ºC 200 rpm培养过夜。
3. 取过夜菌1.5 ml,10000g离心1 min收集细菌,弃上清。再加入1.5 ml过夜菌,同前再次离心收集一次,每管共收集3 ml过夜菌。
4. 加入300 µl Buffer S1(已添加RNase A),重悬细菌沉淀。确保沉淀完全散开,无可见细菌团块。
5. 加入300 µl Buffer P1,轻轻颠倒离心管4-6次,使细菌完全裂解,溶液透明。如果发现还没有完全透明,可增加颠倒次数3-5次,再室温放置2-3 min,但总裂解时间不要超过5 min。切勿vortex!
6. 加入300 µl Buffer P2,随即颠倒离心管4-6次混匀,可见白色絮状物产生。>12000g离心10 min,吸取上清至一洁净的2 ml离心管中。如果上清中仍有少量不溶物,可以>12000 g离心5-10 min,取出上清,确保上清澄清透明,无不溶物。
7. 于上清中缓慢加入已预冷的800 µl异丙醇中,颠倒混匀,冰上放置10 min,>12000 g离心10 min后,弃上清。
8. 沉淀用500 µl已预冷的70%乙醇重悬,>15000 g离心5 min,弃上清。
9. 沉淀再次用200 µl已预冷的70%乙醇重悬,>12000 g离心5 min后,弃上清。
10. 沉淀室温干燥,待乙醇挥发后,用20 µl TE溶解,-20ºC保存。
11. 后续如有必要可以对抽提获得的Bacmid进行PCR鉴定,以确定是否含有插入的目的片段。经测试按照上述步骤抽提获得的Bacmid可以完美用于昆虫细胞转染试剂直接转染昆虫细胞。
Q:为什么转化DH10Bac感受态后平板上没有蓝斑,所有克隆均为白斑?
A:a. 蓝白斑显色时间不够,需37ºC培养至少48 h后才能鉴别。
b. 转化后培养时间不够,涂板前转化菌需在SOC培养基中37ºC培养至少4 h。
c. 平板配置时,忘记加IPTG和X-gal,须提前涂好X-gal(90 mm平板涂40 µl 2% X-gal)、7 µg/ml庆大霉素、100 µg/ml 卡 那霉素、10 µg/ml四环素和40 µg/ml IPTG。
d. 平板上克隆太多,太密,要稀释后涂板。
e. 平板配制时间过久或存放于有光处,含多种抗生素的平板超过4个星期通常就不能使用,且需避光保存。
Q:为什么所有克隆都是蓝色?
A:a. pFastBac1 重组质粒质量不好或已降解,要使用经过电泳检查的高纯度pFastBac1重组质粒。
b. 可能没加庆大霉素,需严格按照相应方法来配制蓝白斑筛选平板。
Q:为什么克隆数量很少?
A:a. 转化菌在SOC培养基中培养时间不够,涂板前转化菌需在SOC培养基中至少培养4 h。
b. 转化DH10Bac 感受态后使用的是LB培养基而不是SOC培养基,需使用SOC培养基至少37ºC培养4 h或30ºC培养6 h。
Q:为什么蓝白斑难以区分?
A:a. LB平板培养基配制的pH不对,调节pH至7.0。
b. 37ºC 培养时间太短,涂板48 h后再进行观察。
c. IPTG 浓度不对,需要优化IPTG浓度,通常IPTG最佳浓度范围为20-60 µg/ml。
Q:为什么bacmid DNA发生了降解?
A:a. bacmid储存不当,bacmid应在-20ºC保存,并尽量避免反复冻融。
b. 提取大分子量的bacmid时,操作手法过于剧烈,抽提bacmid时,不要使用vortex,不能剧烈混合,操作须尽量温和。